下載 - 都保界線與人口情況: 松江府的保界
松江府乃府級的行政單位,自明初至萬曆元年(1573)下轄華亭及上海兩縣,至萬曆時則自二縣割地析出青浦縣。縣以下為鄉,鄉以下即為保,乃最基本的行政單位。自明初至清末,縣的界線雖然常有更動,但保的範圍基本上前後一致。 | (Shapefile) |
〔製作說明〕
我們根據 清代 《嘉慶松江府志》之 〈鄉保市鎮圖〉,來劃定松江府各保的所在與範圍。由於該圖繪製於 19 世紀初期,並未按照現代地圖的標準繪畫,當中的山川位置、市鎮方位和面積比例等都與底圖有所不同,故此我們未能將圖中的各保界線直接轉移在MSJGIS 之中。
要得出較符合現代地圖標準的保界,必先經過三項工序。首先,在繪畫保界之前,我們將選取每保的鎮市,然後圍繞這些鎮市,按照一些底圖和 《上海歷史地圖集》之 〈 明時期(萬曆十五年) 〉 圖 上顯示的例如山丘和河流等自然地標,模仿 《嘉慶松江府志》 〈鄉保市鎮圖〉的形狀畫出保界的初稿。
其次,我們參考了〈上海市衛星圖〉所顯示的真實地貌,和 《上海歷史地圖集》之 〈上海市水系〉所載的河道資料,來修正分界的偏差。
最後,由於記載在 《崇禎松江府志》中的大部分 寺廟,皆詳盡地載有位置的資料,部分更標明保屬。故此,部分的保界能參考寺廟的所在,以及有關寺廟附近的地貌描述而作出修正,例如 41 保的保界便因頤正寺既在金澤鎮南而又屬41 保,因而將41 保的保界延至金澤鎮以南;21 保的界線,也因所屬的南廣福寺位於「黃浦自此折北流」,而下延至囊括黃浦江轉折處的地方。
將明清松江府鎮市按保屬整理時,我們發現少量鎮市在明清兩朝所屬的保略有不同,例如在明代屬於 37 保的泗涇市,到清代竟屬於隔鄰的38 保。這情況反映了三個可能性:首先是該鎮市處於兩保交界,屬保上處於模棱兩可狀態。其次就是保的範圍在明清之間略有更動。再次就是鎮市曾經搬遷。如果出現了上述的情況,我們先會按《上海歷史地圖集》所載地圖,以及 《嘉慶松江府志》的 〈鄉保市鎮圖〉,考訂鎮市曾否遷移。我們迄今只發現了泗涇和東溝市兩個例子,當中並無鎮市因搬遷而影響屬保的情況。在明朝正德時屬於 22 保的東溝市,在崇禎時被劃入隔鄰的20 保,至清代又復入22 保。這例子說明東溝市正是20 和22 保邊界所在。如果鎮市並非處於兩保之間,而且位置明顯偏於其中一保的一隅,例如前述的泗涇,我們會以明代的屬保為優先考慮,略為修改清代嘉慶的界線:因此我們將 《嘉慶松江府志》的 〈鄉保市鎮圖〉中的 37 保向上稍為引伸,涵蓋了泗涇的所在。